首页 银行 > 正文

獐子岛扇贝的故事迎来了“全剧终”

獐子岛扇贝的故事迎来了“全剧终”。近日,证监会公告称,决定将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按涉嫌证券犯罪,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。

从2018年2月决定对獐子岛立案调查开始,到今年6月认定其存在信息违法披露的行为并作出禁入市场、处罚相关15名高管的决定,再到7月份正式确认其2016、2017两个年度分别虚增利润1.31亿元、2.79亿元,直至最后追究刑责,证监会认定:“獐子岛财务造假性质恶劣,影响极坏,严重破坏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,严重破坏了市场诚信基础。”这场人为操作的资本狂欢,即将得到应有的惩罚。

刚上市的前几年,獐子岛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,扇贝养殖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:2.9,股民的热捧让獐子岛迎来了又一波大涨,股价最高时一度达到每股151.23元,斩获了“渔业茅台”的美誉。

伴随着资本的膨胀,逐利的欲望也开始放大。扇贝问题在2014年爆发:獐子岛突然公告称,公司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,发现存货异常,公司因此第三季度亏损7.63亿元,而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北黄海异常冷水团导致扇贝“跑路”。

这令舆论哗然的事件背后,暗藏伏笔。此后不到6年时间里,扇贝死了3次,跑了1次。每逢财报公布,故事就会展开,扇贝或冻死、或饿死、或跑路。更令人玩味的是,獐子岛财务报表里的盈亏收入总与扇贝共进退。2014年以后的财报显示,獐子岛的业绩总是出现一年亏损,一年盈利的特点。根据深交所规定,中小板企业连续2年亏损将被ST,连续3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,连续4年亏损将被终止上市。獐子岛正是利用扇贝,相应调节库存价值,造成“纸面亏损”或“纸面盈利”的假象,完美地避开了退市。

几番折腾下,獐子岛的市值从巅峰时期的200多亿元,跌到27.45亿元。在这场财务造假中,上市公司留下一地鸡毛,坑的却是獐子岛的居民以及被套牢的投资者。

獐子岛财务造假手法之拙劣,对投资者权益侵害之肆无忌惮,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侥幸心理——认为即便信息披露失真,只不过是承受少量罚款了事。

近年来,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造假情况时有发生,除了獐子岛,还有康美药业、康得新等。此次证监会对獐子岛重拳出击,不仅告慰受损投资者,更维护了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。

对此,证监会协同公安机关不断强化行政刑事执法合作,坚决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犯罪行为。包括獐子岛在内,证监会依法将10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涉嫌证券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,也对外释放出强烈的警示信号:试图通过“以小(罚)博大(收益)”的投机游戏已经进入倒计时,财务造假终将迎来监管部门的严惩。

当前,我国股市正经历科创板创立、注册制启动、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等一系列重大改革。在信息披露、退市等关系到上市公司合规守法经营的关键环节,法律监管效力进一步强化。打击资本市场造假、欺诈等恶性违法行为不手软,市场才能实现更大程度的优胜劣汰,国内资本市场也才能健康发展。

标签: 獐子岛

精彩推送